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驻涿鹿县胡庄村记:融入群众 我们成了最年轻村民

    信息发布者:茶房村书记
    2017-03-16 15:50:34    来源:长城网   转载

        驻村工作组成员为胡庄村安装了路灯,村民不用再走夜路


       2016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入驻涿鹿县胡庄村;该村常住村民年龄最小的为48岁,驻村工作组成员成为最年轻的人。

      至10月底,工作组驻村已经整整八个月,他们告诉记者:我们融入群众中,成为村里最年轻的村民。

      从“村里的陌生人”到成为“村民中的一员”,三位驻村工作组成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初识胡庄

      大片大片的房屋全部都成了空宅,“空”成了驻村工作组成员对这个村的第一眼印象。

      刚进村,几只受惊的柴鸡惊恐地向路旁的灌木丛中逃窜了;“咩……”长绒羊和绵羊在用破房子和树枝圈起来的羊圈里吃食;一个黑脑袋猛地从围墙里伸了出来注视着陌生人,原来是一头驴,村主任介绍说村里几乎家家养驴。

      1000米是这个村子的大概长度,但驻村工作组没有遇到村民,数了数,大约有70%的屋子是空的。

      “年轻人都外出了,就剩下一些动不了和体弱多病的老人,种地没水,土地也贫瘠,收成低……”村主任张胜海说。

      “与世隔绝”这是驻村工作组对这个小山村的又一印象。不仅通讯,还包括那唯一进入村庄的山路,距离最近的村庄有着4公里的山路。

      三十道弯,进村时的颠簸和右侧深深的沟底让工作组很“刺激”。杯子里浑浊的水是从半山腰水窖里打来的。组长李笑雨安排了进村后第一项工作任务——明天开始入户。


                        工作组到村民张其家了解村民养羊情况

    第一次入户

      村民张江六十多岁了,穿着一身沾了土的棉衣和沾满粪便的布鞋,从衣着打扮判断他养了羊。张江介绍,老伴儿患有糖尿病,无法干重体力活,但却把家收拾的十分干净;去年种了4亩玉米,但产量很低,地里的收入并不高。

      村民张华看上去五十多岁,正在羊圈里给自家长绒羊添加饲料,简单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不再和驻村工作组交谈,又忙着照顾“羊宝贝”去了。

      村民张其今年七十岁,曾是村干部,养了近四十年的羊,虽然年届古稀,但精神矍铄,现在他养了一百多只羊。

      ……

      走访了几户人家后,驻村工作组成员总结:第一次进户,几乎没有了解到实质性的东西,其根本原因在于群众把驻村工作组当“外人”。

      “驻村工作组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尽快拉近工作组和村民的关系。”组长李笑雨拧着眉头说。


                  驻村工作组成员看望91岁的老党员,给老人留下慰问金 

    拉近关系

      二访张江,组员赵建成主动和张江夫妇聊起了糖尿病,谈到妻子治疗糖尿病的经历,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临走,张江的老伴儿非要把自家的花生送给工作组,被婉言谢绝。

      77岁的胡万仓爱看电视,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同工作组谈起国家的惠民政策,谈起这些年村里发生的变化,谈起村民在城市购房置业等情况,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恩。

      ……

      通过同村民深入交流,驻村工作组同群众打成一片,驻村工作也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一天大清早,村民张兴国兴冲冲地敲开驻村工作组的宿舍门:“天冷,没啥东西,给你们拿了几颗葱,沾着酱吃驱寒。”当驻村工作组给钱时,老人不高兴的说:“你们这是干啥,瞧不起我种的葱?”

      贫困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驻村工作组同村民“聊天”,向乡镇、村了解情况,逐步摸清了胡庄村贫困的原因:

      胡庄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基础农业设施不完备,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村民生活水平;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为60-70岁,年龄最小的48岁,人口老化,身体抵抗力减弱,一些恶性疾病、慢性疾病常年困扰村民;出行的道路坎坷崎岖给村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经过分析并同村两委会商讨,驻村工作组确定了任务目标:首要任务是打井、修路,同时积极争取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的果木、柴鸡项目扶持,与乡镇扶贫办协调跑办养羊养殖小区项目……


                  工作组一起和村民解决新打井水泵“卡死”问题

    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

      组员李笑雨和肖海兵先到张家口市畜牧、防疫部门咨询村民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防疫部门提供的方案,及时同乡镇、村进行了沟通,由乡镇联系涿鹿县有关部门做好防疫措施,做好补救工作。

      之后驻村工作组又同村书记高德君到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跑办打井有关事宜,并争取到涿鹿县水利部门援助的打井配套设施,为胡庄村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同时李笑雨也从县林业部门争取到了林果项目扶持。

      打井时,赵建成发挥自己在矿上工作的优势,精确算出打井深度应该是260—270米。当出水的那一刻,村主任高兴地跑来说:“出水啦,打到268.8米出水啦!”村民也都竖起了大拇哥。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驻村工作组和村民一起挖坑,铺设入户管道。当给水井下泵到100多米的时候出现了水泵“卡死”问题。赵建成发挥专业优势分析原因,认为可能是打井人在井下煤层处没有套管,发生了坍塌。经过与打井人的沟通,确实忽略了井下的煤层,最后调来大型机械,成功取出水泵,避免了损失。


                      工作组成员赵建成准备下井救援落井村民

    心聚到一块

      4月21日,这一天工作组和村民的心紧紧的聚到了一起。

      18时44分,村主任张胜海突然打来电话“有人落井了,赶快来!”

      接到电话后,驻村工作组成员立即撂下饭碗,李笑雨一把抓起一件薄衬衫“快走”,赵建成、肖海兵紧跟着向事发地点急奔。

      听取了张胜海的情况介绍后得知:坠井人为村民赵某,当日赵某在浇灌水井旁的菜地坠井。了解情况后,李笑雨建议:先把人打捞出来。

      考虑到胡庄村常住人口大部分是上岁数的老人,李笑雨说:“驻村工作组成员最年轻,我们上!”

      最后决定由多年从事煤矿安全工作赵建成下井打捞。在经过下梯、下绳、自救措施后,赵建成头戴头灯,腰缠绳索,李笑雨、肖海兵紧紧拽紧绑在赵建成身上的绳索,一点一点向井底下降……

      落水者在水中来回漂浮无法固定和捆绑,尝试着几次接触后,赵建成毅然跳入刺骨的井水中,虽然被冻得手脚发颤,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待抓住落水者后,快速绑好绳索,在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村民共同努力下,落水者被拉上岸。

      经村民辨认,落水者确是本村村民赵某,但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此时赵建成已经完全湿透,浑身冰冷,但看到事情处理后工作组成员就悄悄回到住处,热热饭,继续吃。

      ……

      “这是我家的菜,刚刚采摘的,你们尝尝。”

      “后生们,今天晚上到我们家吃饭!”

      随着工作的开展和继续,驻村工作组知道自己已经是村里的成员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